近日,由广东省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协会、摆脱塑缚联合主办的“助力双碳目标·探索快递外卖可循环与绿色包装推广论坛”举办,旨在推动快递外卖包装减量化、标准化、循环化。这是社会各方关注绿色快递的缩影。
在今年“双11”期间,与以往强调销量不同,今年各大电商平台及快递企业均主打“绿色”牌,低碳节能、绿色物流、绿色消费、简单包装等成了高频词。
快递包装可循环
技术追踪是重要依托
近年来,快递业务规模日渐扩大。以广东为例,截至2022年9月,该省快递业务量已突破200亿件,日均业务量达到7682万件。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减少快递包装的环境影响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
8月4日,广东印发了《广东省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5)》,明确到2025年,塑料污染治理机制运行更加有效,源头减量力度显着加强,商品零售、电子商务、365英超_bt365娱乐官网_365bet官网平台网址快递、餐饮外卖等重点领域不合理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现象大幅减少,电商快件基本实现不再二次包装,可循环快递包装保有量达到200万个。
“关于绿色包装的政策发布量不断上升,政策发文的主体也日益多元化。”清华大学环境学院的温宗国教授对快递包装绿色转型提出了建议,一是对快递包装的产废特征进行识别,实现精准管控;二是对循环共享等不同治理路径进行比选,量化全链条的环境影响;三是对责任主体进一步认定和明确。
京东物流青流计划项目负责人段艳健指出,循环快递包装应用的难点涉及消费者参与意识、末端基础设施、标准化问题、周转率低等多个方面。搭建社会化的循环包装回收体系是实现规模化应用的一个决定性因素,而系统化的问题不能单靠一个行业或企业解决,需要供应链上下游协同,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和激励。
对此,复海董事长严海影表示认同。他建议政府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循环回收基建工作,从而引导电商平台、寄递企业、社区、消费者等全链路各方共同推进循环快递包装的投放应用。作为上海市第一批可循环快递包装规模化应用试点单位之一,复海在试点过程中除了在物理性能、包装结构角度进行考虑,也运用了物联网技术去实现系统的解决方案。
“目前循环快递箱在使用效率和操作体验上都有了明显的提升,通过电子化的追踪将箱体作为载体进行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将是循环快递箱进一步升级的重要方向。”知路科技的技术研发总监郭鑫持类似观点。
两家包装企业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技术突破。广东天元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监杨原智介绍,天元开展快递包装生态设计,成功推出应用于快递物流行业的循环包装纸质类产品和循环包装塑料类产品等。普乐集团大中华区公共事务和可持续发展副总裁耿康介绍,普乐制定了面向循环经济的“设计导则”,即正向选材、优化结构、末端处理,引入全生命周期评估,从设计开始实现全价值链合作。
外卖包装绿色化
借鉴经验成可能路径
随着年轻人生活方式的转变,外卖行业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消费者在方便快捷地品尝美食的同时,也面临着外卖包装带来的环境问题。
美团青山计划包装创新高级经理张涛分享了美团发挥平台优势,积极推进外卖包装绿色转型的行动。截至2022 年8 月,美团青山计划已经形成了纸质、降解塑料、易回收易再生等3类绿色包装推荐名录,共计纳入101 家生产企业的161个产品。2020 年至今,美团针对中餐、茶饮等应用场景孵化了两批次30款绿色创新包装,累计投放191万件供餐饮商家使用。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香港分会海洋污染保育经理岑颂天则介绍了在香港地区外卖行业推行重复使用模式的经验。今年9月,WWF获香港特区政府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资助,与线上外卖平台企业foodpanda合作推出“可重用餐盒计划”,顾客点外卖时可以选择可重用餐盒,餐点会用可重用餐盒送达。用餐完毕后,顾客简单清洗餐盒即可还到附近的自助收集机。
不过,岑颂天坦言,在试点过程中发现,整体运营成本偏高,“未来希望能够通过扩大试点规模、吸引更多餐厅和外卖平台加入等方式,探索实现运营的可持续性。”
韩国零废弃行动网络主席金美花介绍了韩国的相关经验。在韩国,资源循环社会联盟等环境团体带头实行一次性禁止使用制度,从一次性雨伞袋、一次性塑料餐盒饮料杯,到一次性快递物流包装,韩国的禁塑减塑行动从民间开始,通过倡议、教育和公众活动,逐渐扩大规模,成为韩国政府可借鉴的减塑案例,最终固定成法律与政策。